滑雪青年将不动产上架闲鱼,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
文/杨雨曼 编/黄梦婷
新一代运动装备的“资产”
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运动“资产”。这个词不再只属于球鞋、运动服等传统项目装备,现在的年轻人们开始将滑雪、骑行和露营等户外运动器材视为他们的“资产”。“我的钱没有消失,只是换了种方式陪伴我。”如同他们用自己的真金白银购置的这些“资产”填满了家居,或许这就是他们最大的成就。
二手装备的兴起
随着装备的日益增多,许多还未使用过几次的物品常常被压在箱底。他们心中明白,与其让这些装备闲置在家,不如通过折旧出售,顺便为自己的钱包“回血”。因此,冬天的到来促使二手滑雪装备的需求应运而生。那么,这些装备真的有人需要吗?答案是肯定的。“一到冬天,朋友圈里都在滑雪”不再是夸张,而是现实。不少人虽在工作岗位上,心早已飞到了滑雪场上。“上雪!”已成为大家冬季的口头禅。
装备费用的困扰
无论是新手还是老手,购买一整套装备几乎是每个滑雪爱好者的必经之路。然而,当打开各大品牌的网站和门店时,眼前的雪板价格动辄近万元,一套雪服也价值千元以上,雪镜、面罩、头盔和护具等其他装备的价格更是让人望而却步。在如今逆消费主义的背景下,寻找“平替”和“低配”产品成了一种普遍解决方案,但这种思路并不适用于滑雪装备。滑雪由于其高风险性,在保证功能和专业性的前提下,装备几乎没有“减配”或替代的可能。
租赁市场的崛起
尽管短期内降价似乎不太现实,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没有选择。滑雪场的配套服务及周边的租赁业务已经成为一门可观的生意。雪服、雪板各类配件一应俱全,提供“一站式”服务,租赁费用从几十到几百元不等。对于那些每年滑雪次数不多,又对装备颜值要求不高的体验者来说,租赁无疑是明智之选。
二手装备的流行趋势
然而,租赁的装备往往缺乏个性与多样性,设计风格单调。许多滑雪者在社交平台看到别人的“雪地大片”后,也迫切希望参与其中。与此同时,随着滑雪频率提高,单次租赁费用的累积对经济负责的人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因此,采用二手装备的想法越来越受到关注,市场需求开始向二手雪服和装备倾斜。
线上二手交易的便捷
根据统计,《2024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显示,全国滑雪人数已达2308万。越来越多的人在小红书上搜索“二手雪具”或“回收雪具”等热门话题,相关笔记已超过18万篇。二手装备的市场逐渐在网络上展现活力,卖家与买家相遇的渠道增多,交易活动也在不断提升活跃度。
线下体验的不可替代性
虽然线上交易平台为二手滑雪装备市场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交易机会,线下门店的真实体验却是无法被替代的。许多顾客对二手商品的品质会有更高的要求,希望能够看到、触摸装备,并进行试穿。因此,实体门店成为了留住消费者的关键,每个细节都可以获得更具说明力的体验。
对未来的展望
虽然国内的二手雪具门店仍然比较稀少,但在国际滑雪胜地如北海道和多伦多等地,早已拥有成功的二手专卖店。未来,能否在国内复刻此模式,实现线下与线上交易的有效互补,还有待观察。但随着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二手装备的优势,这条路的前景将会更加广阔。人生就是博-尊龙凯时,对未来的期许与探索将会引导我们走向更为丰富的运动世界。
发表评论